刘伟鹏:农耕技术进步使汉字更丰富
发布日期:2024-10-26 点击次数:105
造字来源于生活,植物字也不例外。并且因植物与人类更亲密的关系,取自于植物、以及与植物交互过程中来的字,比其它领域更多。
社会越发展,农耕技术越进步,种植种类也越来越多,取自于象形的汉字已经不能满人们的需要,依托会意和指事、形声等造的字,对生活的补充越来越有必要。
比如五谷中的一些作物,在种植、生产等过程中需要再次加工,才能获得其应有的运用效果。比如水稻,脱下颗粒后需要再次加工,把壳和籽实分离,才能为人所用。
几十年之前,在中国南方的农村,我曾见过农民“脱粒”的过程,那是种偏向于原始状态的生产方式。农民把谷子运到一个小作坊,作坊内一般会有一台比较简陋的脱粒机,这还是九十年代的装备,在更早一些,用来脱粒的是木制工具。农民把谷子倒进脱粒机,启动电源,脱粒机运作,把谷糠和籽粒分离。这样分离出来的籽粒多半破损,卖相并不好看,tp钱包且籽粒和谷糠分离得也不干净,常常是米中含糠,煮饭前淘米的工序要做得十分仔细。不然米里的糠和沙会磕掉大牙。这是半工业状态的脱粒方式。而在更早之前,“稻”里取米,是用石臼、臼杵等工具配合完成。我们现在看到的稻字,左边的“禾”旁表明这谷物,右边的手形和石臼,则是对稻谷去壳脱粒的加工过程。稻由手形舂米的图形来表达,这是生产服务进步对汉字的启示。
与人类生活的接触,木本植物的介入程度可能比草本植物更深。
从木本植物本身的形态来说,木本植物种类丰富,品种更复杂,木本的树干、树枝、花叶、果实状态,也非常复杂,更别说木本还有种植、野生等区别。各种状态下的树木种类太多,其造字也和草本一样,以象形手法为基础,后期延伸出由会意、形声等方式创造出来的字。
木本的植物的造字,我们也可以对照动物类字的造字规律来看。动物类汉字的造字规律是以与人类居住区远近来分类的。同样,植物类汉字的造字,也适用于这一规律。离人类最近的植物,率先被发现,被应用和观察,然后生成汉字,成为文化系统的一部分。
- 上一篇:重阳习俗知多少
- 下一篇:中华网插画频道全新上线,打造艺术新天地